返回

长安秘案录

首页
关灯
护眼
字体:
番外大结局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事已高,有意让位,本王前几日进宫,还正好看见韦相与陛下正在商讨继任人选的事……”

    李啸冷着脸,他不知道这位闲王又是唱的哪一出。韦相要卸任?那与他又有何干。

    “臣愚钝,不明白王爷要表达的深意。”

    “李大人,还记得当初的裴相吗?”李修琦的语气中有一丝阴寒。

    李啸正要答话,一瞬间却想到什么,脸色变了。

    裴相,裴炎。

    李修琦幽然道:“还记得许多年前陛下第一次在位,就曾想要封韦相为相,又是受了谁的反对,才没能成行?”

    李啸此时已经半边身子都软了。

    很多人过了几年舒坦日子,就把以前受过的罪都给忘记了,可惜就算李啸这帮人记性不好,当今陛下却记性好得很。

    李修琦挥挥手,让下人把凉了的茶汤端下去,小厮赶紧重新换了一盏新茶端上来。

    当时因为裴相的反对,不仅韦氏遭了大难,还招来了中宗的第一次被废位、颠沛流离十几年……

    李啸早就没了刚才的傲慢无礼,此时他浑身都是冷汗,李修琦则还是方才的淡漠微笑:“一朝首辅一朝臣,眼看着又是朝中局势要更换的时候了。”

    丞相是百官首辅,统领百官,一人之下,万人之上。

    李啸的内心都是荒唐感。开玩笑吧,就那个竖子?

    李修琦此时继续悠悠开口:“裴相当年也是年纪轻轻继任相位,陛下如今也素来不以资历论资排辈,上要镇压权臣,下要安抚百姓民心,李大人以为,谁才能担当这个最佳人选?”

    李啸脸如死色,他有千万个不相信,直到他望进李修琦的眼里,却发现这位王爷仿佛一瞬间深不见底。

    大唐十五名宰相,都姓裴。

    李啸虽然平时仗着李氏傲慢的谁都瞧不上,但是他到底也还不算太蠢,他得罪的人,至少都是他认为能得罪的起的。可以说他欺软怕硬,但这就是识时务者为俊杰。

    李啸心里再怎么骂,嘴上却什么都说不出来。他承认……他不敢。

    李修琦敲击桌面的手顿了,随后他站起了身。面色微白,似是坐累了,他盯着李啸,声音竟然还有些温柔:“本王是看在同是李姓的份上,才来提点李大人,宗楚毕竟是姓宗,他闹出什么动静都不会给任何人带来不体面。可李大人……你就不同了,你若是让李姓丢了脸,后果可就不会与一个宗楚一样了。”

    中宗对裴谈的倚重和宠幸满朝上下都看的清清楚楚,如果真的要扶裴谈登上相位,中宗一定会为了裴谈树立,任何人和裴谈有过结,都会被中宗拿来祭刀。

    宗楚依附的不过是韦氏,所以他就算再怎么势大,也不过是“仗势”。

    所以李啸才看不上宗楚,他认为连宗楚都能得罪得起的大理寺,他李啸自是不在话下。

    怕他个甚。

    然而啊。李啸竟然拿宗楚的下场当参照物,本身就屎糊了眼,瞎了。

    李修琦拍了拍李啸的肩,走向厅外:“本王言尽于此,好自为之吧。”

    长乐王殿下挥挥袖扬长而去,恩威并施,让整个李家上下见识到什么是真正的王侯。

    裴寺卿,当年德妃之恩,本王算是报还你了。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早朝之后裴谈被中宗留了下来,“朕有一件事,想问问你的意见。”

    中宗把桌上一个奏章翻开,递给了裴谈。

    裴谈双手承接过来,目光扫过去,中宗的声音同时响在耳边:“西南那一带很多官员的任期都要到了,因为距离长安山高水远,每一次调任都伤筋动骨,朕也很头疼,朕想听一听你的建议。”

    裴谈缓慢放下奏章:“这涉及到官员的升迁任免,臣……不好多嘴吧?”

    中宗目光幽深:“朕既然问你,你就直说便好,这里又没有你我之外的第三人,何须顾虑?”

    中宗显然也了解裴谈的性子,所以才把他单独留下来。

    裴谈顿了片刻,方开口:“西南路远,但胜在连通江南的水路,跟周边各县都联系紧密,所以虽然偏远,但自给自足,所以百姓安居,经济都发展的良性。只是京官大多不愿意外放,即使是陛下前些年下旨调任的一些官员,也都政绩疏懒,这样下去势必让民间和官员心里都有嫌隙。”

    中宗点头,这些其实都是他在心里考虑过许久的,只是大家都想留在京城,甚至只愿意外放到富庶之地,然而人人都这样想,大唐国域辽阔,其他地方的百姓就不生活了?

    裴谈抬起眸:“再过半年就是又一次科举大考了,许多外乡异地进京的举人都奔着长安来,其中自然也有西南周边一带的学子,臣有一个想法,就不知陛下是否愿意。”

    中宗道:“你说说看。”

    裴谈说道:“其实历届科举,虽然都是有才者居之,但各地的教学却完全不同,人人都愿意留在长安,是因为长安资源富庶,单单是学堂,就有不下百间。许多学堂的夫子甚至都是当科的进士,可是除

番外大结局(2/5)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

   《 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 》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